尸语我听见
我能听见尸体的声音。法医笑着说我有病,该去看心理医生。直到有一天,他深夜给我打电话:“刚才解剖时,尸体说凶手名字了…”“你听得见吗?”他颤声问。我屏住呼吸,电话那头传来微弱的呜咽:“……下一个就是你……”
---
停尸间的荧光灯管在头顶滋滋作响,冷白的光打在不锈钢台面上,反射出模糊扭曲的倒影。空气里那股子味儿怎么也散不掉,消毒水混着若有若无的腐败甜腻,钻进鼻腔,糊在喉咙口。
台子上躺着今早河里捞上来的那位,肿胀发白,像块泡烂了的馒头。王警官叉着腰,眉头拧得死紧,显然耐心已经见了底。“还没线索?”他声音哑得厉害,案子压得重,上面催,家属闹,都快把他逼疯了。
我没吭声,指尖隔着乳胶手套,虚虚悬在那具尸体的额头上方。周围吵得很。不是活人的声音,是另一种……细碎、粘腻、充满了绝望残片的絮语,从冰冷的皮肉深处渗出来,缠绕上来。
“唔……冷……”
“好黑……喘不上气……”
“……为什么……”
碎片式的音节,裹挟着溺毙时的冰冷和恐慌,一股脑往我脑子里钻。我闭了闭眼,努力想把那呜咽般的流水声和最后那几声模糊的、被水泡得变形的呛咳从杂音里剥离出来。还差一点,就差一点……
“问你话呢!”王警官提高了嗓门,指关节重重敲在旁边空着的台面边缘,铛一声脆响。
我猛地回神,吸了口气,尽量让声音听起来平稳:“溺水。死亡时间大概在昨晚凌晨一点到三点之间。生前摄入过量酒精,胃内容物显示……”我顿了顿,把听到的“散装白酒、花生米”咽了回去,“……有酒精和未完全消化的食物。右额部有一处撞击伤,符合落水时撞击河边石块的特征。初步判断是意外失足落水。”
“意外?”王警官眉头没松开,反而皱得更紧,“你小子每次都说意外,上次那个跳楼的你也说意外,结果他妈的是被推下来的!这回又……”
“确实是意外。”我打断他,语气没什么起伏。那些声音不会骗我,濒死的恐惧做不了假。没有愤怒,没有怨恨,只有纯粹的、酒精麻痹后的懵然和落水后的无措惊慌。但我没法跟他解释这个。我只能给出结论。
“监控呢?查了没有?目击者呢?”王警官烦躁地抓头发,转向另一边问其他同事。
就在这当口,门开了。周启深穿着白大褂,慢悠悠晃进来,手上还端着个冒着热气的保温杯。他扫了一眼台子上的情况,嘴角习惯性地往上撇,那点嘲讽的意味毫不掩饰。
“又在这儿‘感受’气氛呢,顾大专家?”他吹开杯口的热气,呷了一口,“我说王队,您还真指望他能给您‘听’出个一二三来?”
旁边有个新来的小辅警没忍住,噗嗤一下笑出了声,又赶紧憋住,脸涨得通红。
周启深是局里重金请来的法医专家,高学历,海归,技术顶尖,人也傲得要上天。他信奉的是仪器、数据、严谨的逻辑链,对我这种“野路子”出身、据说靠“直觉”破了几次案子的顾问,从来都是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尤其不知从哪听说我声称能“听见”尸体说话后,更是把我当成了行走的笑话。
他没走近停尸台,只远远站着,用下巴指了指:“典型的醉酒后意外溺亡体征。抓紧出报告,别浪费警力。有这闲工夫,不如去查查他的社会关系,看是不是被人灌醉了扔下去的——虽然我看也不像。”
这话是对王警官说的,眼睛却斜睨着我。
我没接话,低头默默整理工具。那些细微的、只有我能捕捉的声音还在耳边嗡嗡,像隔着一层毛玻璃,听不真切,却搅得人心烦意乱。
周启深又踱近两步,保温杯放在一旁,声音压低了些,带着一种故作关切实则恶劣的调侃:“说真的,老顾,你是不是最近压力太大了?我认识个挺不错的心理医生,专治各种……臆想。要不要介绍给你看看?总这么神神叨叨的,影响不好。”
乳胶手套的指尖摁在冰冷的金属盘边缘,留下一个浅浅的印子。我抬眼,看向他。灯光下,他镜片后的眼睛闪着那种洞悉一切、高高在上的光。
“不劳费心。”我吐出三个字。
他耸耸肩,一副“好心当成驴肝肺”的表情,端起杯子又晃了出去。
王警官最后还是信了周启深的判断,或者说是信了那些冷冰冰的仪器和数据。队伍撤了,停尸间重新安静下来,只剩下排风扇单调的嗡鸣。我站在空荡荡的房间里,看着台子上那具再无声息的尸体。
刚才那些破碎的呜咽和呛水声,不知道什么时候也彻底消失了。
它们总是这样。
……
日子照旧过。局里案子不多不少,我又“听”了几次,说的东西有时对破案有点旁敲侧击的用处,有时则完全像是胡言乱语。王警官对我时冷时热,有用的时候客气点,没用的时候就跟周启深一个鼻孔出气,让我“端正态度,讲点科学”。
周启深照样逮着机会就刺我两句。食堂吃饭碰见,他都能端着餐盘坐下来,一本正经地跟我讨论最新发表的关于幻觉和听觉欺骗的论文,并强烈建议我去做个脑部核磁共振。
我渐渐学会把他当背景噪音处理。只是每次从停尸间出来,被他用那种看病人的眼神扫视时,后槽牙还是会忍不住咬紧。
这天下班晚,外面下了点小雨,地面湿漉漉的反射着霓虹光。手机在兜里震起来的时候,我刚走到楼下。是个陌生号码,归属地是本市的。
我接起来:“喂?”
电话那头只有粗重急促的喘息声,一下一下,刮着耳膜。
“谁?”我皱眉,下意识觉得是骚扰电话,正准备挂断。
“……顾…顾明?”
声音抖得不成样子,扭曲得几乎变了调,但我还是瞬间认了出来——是周启深。
我停下脚步:“周医生?”
“你……你……”他好像冷极了,牙齿咯咯地撞在一起,声音里透着一股从未有过的惊惶失措,“你以前说……你能听见……听见他们说话……是不是真的?!回答我!”
雨丝飘在脸上,冰凉一片。我没说话。电话那头的背景极其安静,静得能听到他压抑不住的、剧烈的心跳声。
他见我不答,几乎是在嘶吼了,声音劈叉,带着哭腔:“刚才……刚才解剖的时候……那具女尸……她……她说话了!她说了凶手的名字!就一遍!就一遍!我听见了!我真的听见了!”
我的指尖倏地变得冰凉,比这夜雨还冷。
“你听见了吗?啊?!你告诉我!是不是真的?!你肯定能听见!你告诉我!!”他语无伦次,恐惧像冰冷的藤蔓,通过电信号死死缠绕过来。
路边一辆车疾驰而过,溅起一片水花。我握紧了手机,屏住呼吸,将所有注意力都投向听筒。
电话那头,周启深粗重惊恐的喘息声背后,在一片死一样的寂静深处——
的确还有别的声音。
极其微弱,断断续续,像坏掉的收音机杂音,又像是从极深的水底传来的、被水流扭曲了的……
呜咽。
不是一个声音,是很多细碎的、重叠在一起的……啜泣、哀鸣、诅咒……搅合成一团令人头皮发麻的背景音。
而在那混沌的背景音最表层,最新鲜、最清晰的一道声音,尖细,阴冷,带着非人的恶毒和一丝……戏谑。
是一个女人的声音。
她不是在说凶手的名字。
她在笑。
用一种气若游丝、却又能刺穿骨髓的语调,轻轻地说:
“………下一个……就是你……”
声音戛然而止。
听筒里,只剩下周启深崩溃边缘的、压抑不住的抽气声,还有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极小极小的、牙齿打颤的咯咯轻响。
雨,好像下得大了一些。
冰冷的湿意透过外套,渗进肩膀。
我站在路灯晕开的光圈下,握着手机,屏幕在黑暗里映出我模糊的脸。
电话那头,周启深的抽气声变成了某种被扼住喉咙般的嗬嗬声,背景里那些混沌的呜咽似乎退潮般隐去,只剩下那女声留下的、毒蛇般的尾音,缠绕在死寂的线上。
“……周医生?”我的声音干涩得厉害,几乎不像自己的。
没有回应。只有压抑到极致的、破碎的呼吸。
“周启深!”我提高声音,指尖掐得掌心刺痛。
“……她……她……”他终于挤出一点声音,扭曲变形,“……不是我……不该是我……名字……她说了名字……但……”他猛地吸了口气,像是快要溺毙的人,“……为什么……为什么又说……下一个……”
他语无伦次,显然已经吓破了胆,逻辑全失。
“位置!”我厉声打断他,“你还在解剖室?”
“……是……灯……灯刚才闪……灭了……又亮……”他哆哆嗦嗦地,“冷……好冷……”
“待着别动!”我低吼出来,人已经朝着局里方向狂奔起来,“锁上门!谁敲门都别开!等我过来!”
电话那头传来哐当一声响,像是手机掉在了地上,紧接着是一阵混乱的摩擦和呜咽,通话骤然中断。
忙音嘟嘟地响起来,刺耳又急促。
我猛地刹住脚步,站在空荡湿冷的街心,回拨过去。
一次,两次。
无人接听。
第三次,直接转入了忙音。
冷雨浇在头上脸上,顺着脖颈往下淌。我盯着手机屏幕,那串陌生的数字像是一串嘲笑的符咒。他不是用办公室座机打来的。他用了别人的手机?或者……他根本没法用自己的手机打这通电话?
下一个就是你。
那女声的冰冷和恶毒穿透听筒,此刻依旧黏附在鼓膜上。
她说了凶手的名字。周启深是这么喊的。可后面那句呢?是补充?是警告?还是……纯粹的、针对周启深个人的恶意捉弄?
我猛地转身,不再往局里跑,而是冲向路边拦车。不能去局里。如果那东西……如果那“声音”真的能纠缠活人,解剖室现在就是最危险的地方。周启深恐怕已经……
出租车溅着水花停下,我拉开车门钻进去,报出周启深家的地址。我只知道大概哪个小区,具体楼栋单元却不清楚。一路上,我不停拨打那个号码,始终无人接听。
车窗外的城市霓虹被雨水晕开,光怪陆离。那些平日里被汽车喇叭、人声鼎沸掩盖的声音,此刻仿佛都沉寂下去,只有轮胎碾过湿滑路面的噪音,单调地重复。
我能听见尸体的声音。
从记事起就是如此。冰冷的,温暖的,刚逝去的,腐朽已久的……它们残留的碎片,那些来不及随生命一同消散的强烈情绪、未竟的念头、破碎的感知,会变成一种只有我能捕捉的“声音”,萦绕不去。
大多数时候,它们杂乱无章,意义模糊。极少数时候,能拼凑出有用的信息。
但我从未遇到过……能“预告”的。
也从未有尸体的“声音”,能如此清晰地、带着明确指向性地……干扰到活人。
周启深虽然讨厌,但他是个优秀的法医,理性至上。能让他崩溃到那种地步……他听到的,绝不只是幻听。
出租车在小区门口停下。这是个高档住宅区,门禁森严。我付钱下车,雨水瞬间浇透头发。我顾不上擦,快步走到岗亭外,隔着玻璃对里面的保安亮了一下证件模糊的照片——不是警官证,只是局里的顾问出入证,希望昏暗的光线下他能看走眼。
“警察。紧急情况,找三栋的周启深医生。”我语速极快,脸色大概也很难看。
保安愣了一下,疑惑地打量我,但还是拿起内部电话拨号。他对着话筒嗯啊了几声,放下电话,眉头皱得更紧:“周先生家没人接听。您有什么事?需要登记一下……”
我没等他说完,转身直接走向人行闸口。保安在身后喊了一声。我假装没听见,趁着一辆车进出、栏杆抬起的机会,快速闪了进去。
三栋。找到了。楼下的单元门紧闭。我按响周启深家的可视门铃。一次,两次,三次。屏幕漆黑,无人应答。
冰冷的雨水顺着下巴滴落。我抬头望向这栋黑沉沉的大楼。他家的窗户也是暗的。
不在家?还是在里面,出了事?
或者……他根本没来得及回家?
那个掉线的电话,最后混乱的声响……
我退后几步,站在湿漉漉的草坪上,雨水迷得眼睛几乎睁不开。我强迫自己冷静下来,闭上眼睛,试图去“听”。
屏蔽掉雨声,风声,远处模糊的车流声。
将所有的注意力,像触须一样延伸出去,探向那扇漆黑的窗户。
起初,只有一片死寂。钢筋混凝土的沉默。
然后,极其细微地,一丝波动。
不是声音,更像是一种……涟漪。冰冷的,带着残留的惊惧和绝望的涟漪,从高处扩散下来。
非常淡,正在快速消散。
但的的确确存在过。
周启深回来过。或者……那东西跟着他回来过。
我猛地睁开眼,心脏沉底。他不在家了。那痕迹太淡了,淡得像随时会被这场雨彻底冲刷干净。
我掏出手机,再次拨打那个号码。这一次,响了很久之后,竟然被接起来了!
但那边没有任何人声。
只有一种奇怪的、规律的……摩擦声。
嘶啦——嘶啦——
缓慢,粘滞,带着某种令人极度不适的湿漉感。
像是什么东西,在地板上被拖行。
“周启深?”我对着话筒低吼,声音绷紧。
拖行声停顿了一下。
紧接着,电话那头,传来一种极其细微的、气流通过狭窄缝隙的呜咽声,像是一个被堵住嘴的人发出的、绝望到极点的哀鸣。
然后,通话再次被切断。
忙音。
冰冷的、绝对的忙音。
我站在雨里,握着发烫的手机,全身的血液似乎都冻住了。
那不是周启深弄出来的声音。
下一个。
那女声说的是……下一个。
拖行声……呜咽声……
她说的“下一个”,可能不是我。
也可能……不仅仅是周启深。
雨更大了,砸在地上,噼啪作响。路灯的光在积水里破碎摇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