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激将法?小孩玩滴(2 / 2)

寸头男生没理他,只是盯着林栋:“敢不敢跟我单挑?现在就比。”

林栋看着他眼里的挑衅,忽然想起薛老说的“心眼”。他摇了摇头:“比赛场上见真章。现在比赢了,算不得什么。”

“怂了?”寸头男生激他。

“是没必要。”林栋拿起书包,“我还有事,失陪。”

他转身就走,步伐沉稳,没有丝毫犹豫。寸头男生愣在原地,没想到他会是这个反应,准备好的一堆嘲讽都堵在了喉咙里。

“林栋你怎么不怼他?”袁姗姗追上来,“那是四中的王牌前锋赵磊,最狂了!”

“跟他置气,耽误去网吧开门。”林栋笑了笑,“徐铭一个人忙不过来。”

吴小燕轻声说:“你做得对,别中了他的圈套。”

江慧玲也跟上来,若有所思地说:“他是想激怒你,让你在比赛中犯规。赵磊的特点就是造犯规,你要是被罚下场,一中的防守就垮了。”

林栋愣了一下,随即点头:“还是你看得明白。”

夕阳把四个人的影子拉得很长,赵磊的身影远远甩在身后。林栋忽然觉得,篮球不仅是力气活,还是脑力活。防守不仅要防住对方的球,还要防住对方的算计。

晚上的网吧格外热闹。徐铭说今天来了几个四中的学生,一边打游戏一边议论周六的比赛,把林栋说得一无是处。“我跟他们打赌了,”徐铭拍着胸脯,“要是你能防住赵磊,他们就给网吧充一千块会员。”

林栋无奈地笑:“你这是把我当赌注了。”

“那不是相信你吗?”徐铭递给他一瓶冰红茶,“我看了赵磊的资料,他速度快,但下盘不稳,你用铁山靠的桩功稳稳站在他面前,他肯定绕不过去。”

林栋拧开冰红茶,忽然想起薛老说的“阴阳圈”。或许,他不用跟着赵磊的节奏跑,只要守住自己的“圈”,就能以不变应万变。

深夜回家,林栋没有像往常那样看编程视频,也没有练球,而是站在院子里练了半个小时抱球桩。月光洒在他身上,像披了层银霜。他试着在站桩时想象赵磊的变向动作,腰胯转动间,仿佛能看到对方的每一个假动作。

第二天清晨,薛老看着他练铁山靠,忽然点头:“有点意思了。昨天那股僵劲没了,懂得用巧劲了。”

林栋笑了。有些道理,果然要在事上磨,才能真正明白。

周六的预选赛赛场座无虚席。袁姗姗举着“一中加油”的牌子,嗓子都喊哑了。吴小燕拿着矿泉水,紧张得手心冒汗。江慧玲坐在观众席前排,手里拿着笔记本,准备记录赵磊的进攻习惯。

比赛开始后,赵磊果然如江慧玲所说,一上来就带着球猛冲。他的速度快得像风,连续过了两个防守队员,直扑篮下。

全场都屏住了呼吸。

就在赵磊即将上篮的瞬间,林栋动了。他没有去追球,而是像棵突然扎根的树,稳稳地站在篮下,膝盖微屈,腰胯下沉,正是铁山靠的起势桩。

赵磊来不及变向,结结实实地撞了上去。

“砰”的一声闷响,赵磊像撞到了墙上,踉跄着后退了几步,手里的球也飞了出去。林栋却纹丝不动,甚至连眼神都没眨一下。

全场先是死寂,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袁姗姗跳起来欢呼,牌子都差点扔到场上。吴小燕捂着嘴笑,眼里闪着泪光。江慧玲看着场上那个沉稳的身影,在笔记本上写下:“守中致和,静能制动。”

赵磊又惊又怒,再次带球冲过来。这次他学乖了,想变向绕开林栋,可林栋的脚步看似缓慢,却总能提前半步卡住位置。那不是速度,而是预判;不是硬挡,而是用身体划出一道无形的墙,让赵磊怎么绕都绕不过去。

第一节结束时,赵磊一分未得,还因为急躁吃了个犯规。他站在场上,看着林栋平静的眼神,第一次感到了挫败——这个人明明没做什么花哨的动作,却像个解不开的谜,让他所有的技巧都失了效。

中场休息时,教练拍着林栋的肩膀,激动得说不出话。张超递过来一瓶水:“行啊你,把那小子气的,脸都绿了。”

林栋喝了口水,目光看向观众席。袁姗姗正冲他挥手,吴小燕笑着点头,江慧玲举起笔记本,上面画着一个大大的笑脸。阳光透过体育馆的窗户照进来,落在他身上,暖洋洋的。

他忽然明白,所谓的“守中致和”,不仅是拳理,是球技,更是生活的道理——守住自己的节奏,不被外界的喧嚣裹挟,才能在风来的时候,站得稳稳的。

下半场的比赛,赵磊彻底没了脾气。林栋的防守像一张无形的网,看似松散,却无处不在。最终,一中以十五分的优势赢了比赛。

终场哨响的那一刻,队友们抱着林栋欢呼,把他抛向空中。林栋笑着,心里却异常平静。他知道,这只是开始,后面的路还很长。但他不再害怕,因为他已经找到属于自己的“圈”——一个用拳理、用心思、用坚持筑起的,谁也撞不破的圈。

走出赛场时,夕阳正浓。袁姗姗兴奋地说要去网吧庆祝,徐铭肯定已经备好了可乐。吴小燕轻声说:“我妈炖了汤,去我家喝吧。”江慧玲看着林栋,眼里闪着笑意:“恭喜你,守住了自己的阵地。”

林栋看着他们,忽然觉得,这场比赛的胜利,从来都不止属于他一个人。那些清晨的指点,课上的关心,场边的加油,都是他能站得稳稳的底气。

秋风卷着落叶从脚边跑过,带着点胜利的甜味。林栋握紧手里的书包带,脚步轻快地往前走去。他知道,下一场比赛还在等着他,就像生活里总有新的挑战在前方。但只要守住心里的那片“中”,无论风从哪个方向来,他都能稳稳地站着,笑着迎接每一个清晨和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