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外,渭水之畔。
十万大军,列成望不到尽头的玄黑方阵。
军旗如林,在朔风中猎猎作响,卷起肃杀之气。
长枪如麦,刀戟如霜,阳光洒在士卒们的铁甲上,反射着冰冷的光。
高台之上,李世民身着龙袍,身后是文武百官。
出征的仪式,已经进行到了最后一步。
一杯祭旗的烈酒,由薛礼亲手接过,洒在征南大元帅的旗帜上。
酒液顺着旗杆流下,在旗面上拖出一道暗红痕迹。
李世民看着台下那片钢铁森林,看着最前方那个身披赤红披风、笔直如枪的身影,声音洪亮。
“今日,朕与百官,在此为我大唐的勇士们送行!”
“愿尔等,踏破西南群山,扬我大唐天威!”
“朕,在长安,等你们凯旋!”
“凯旋!凯旋!”
十万人的呐喊,汇成一道声浪,直冲云霄,震得渭水都泛起波澜。
程咬金和尉迟敬德等武将,个个满脸红光,恨不得此刻披甲上阵的是自己。
萧瑀等一众文官,则神色复杂,他们看着薛礼的背影,眼底深处,藏着几分不甘。
仪式已毕,大军即将开拔。
就在此时,一个不合时宜的声音,突兀地响起。
“陛下,请暂缓大军出征!”
户部侍郎张振,从文官队列中走出,他乃是萧瑀的得意门生。
他先是对着高台上的李世民深深一拜,随即转向薛礼,脸上带着一股“为国为民”的焦急。
“薛帅!军情紧急,非臣有意阻拦!”
他的声音很大,确保周围的将士与官员,都能听得清清楚楚。
“臣方才与兵部核对,军中粮草,只备足了一月之用!后续转运,账目混乱,不知何时能到!”
“还有,兵部所报之强弓铁甲,数目与武库所出,亦有出入!”
“此事关乎十万将士的性命,不得不察!臣恳请薛帅,暂缓出征,待我等将粮草军械核实清楚,再行出发不迟!”
这番话说得,义正辞严,合情合理。
周围的将士们,脸上开始出现一丝骚动。
军中,粮草大于天。
若是粮草不济,仗还怎么打?
高台之上,程咬金眉头一皱,就要开口骂娘。
房玄龄却轻轻拉住了他的袖子,对他摇了摇头。
萧瑀抚着自己的胡须,嘴角噙着一丝难以察觉的弧度。
他算准了,薛礼初掌大权,根基不稳,最重军心。
面对这种直接关系到十万士卒身家性命的问题,他不敢不慎重。
只要他稍一犹豫,选择暂缓出征,那他这个主帅的威信,便当场扫地。
一个连出征日期都无法决断的元帅,谁会服他?
果然,张振见薛礼不语,立刻乘胜追击。
“为方便核查,还请薛帅出示元帅金印,我等也好与兵符、粮册一一核对,以免出错!”
这句话,才是真正的杀招。
满朝谁人不知,薛礼的任命,本就仓促,是武郡王力保,陛下破格提拔。
他手上,只有一道手谕,哪里来的历代相传的元帅金印?
这是要当着十万大军和满朝文武的面,揭开薛礼权柄不足的遮羞布。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薛礼身上。
看他如何应对这必败的阳谋。
然而,薛礼的反应,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
他没有看张振一眼,甚至没有看向高台上的李世民。
他的目光,始终平静地注视着前方那十万大军。
风,吹动他身后的披风,猎猎作响。
周遭的议论声越来越大,文官们幸灾乐祸,武将们忧心忡忡。
在所有人的注视下,薛礼缓缓抬起了手,伸入怀中。
他拿出的,不是金印。
是一卷用明黄丝绸包裹的卷轴。
他没有展开,只是将它高高举起,越过头顶。
他声音不大,字字砸在每个人心上。
“陛下手谕在此,如朕亲临!”
八个字,让嘈杂的现场,瞬间一静。
张振的脸色,微微一僵。
他没想到薛礼竟会如此直接,拿皇帝的手谕来压人。
“薛帅,手谕乃是君恩,可调兵的兵符金印,乃是国之法度,不可混淆……”
他话还未说完,薛礼的另一只手,动了。
一只小巧却沉重的黑色铁牌,出现在他掌心。
铁牌之上,一头咆哮的猛虎,栩栩如生。
“武郡王虎符在此,可节制沿途军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