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老人的声音沙哑得像是在砂纸上摩擦,“给我查!
就算把这架飞机给我拆成零件,也要把这个该死的振源找出来!”
命令下达,整个试车场瞬间从死寂变成了疯狂的蜂巢。
十几个国内最顶尖的发动机专家,第一时间冲向了飞机的尾部,各种检测仪器被飞快地接了上去。
一个小时后,第一份诊断报告出来了。
“报告孟老,发动机所有核心部件,涡轮叶片,压气机,燃烧室……全部检查完毕!
没有任何损伤!也没有任何金属疲劳迹象!”
发动机总装负责人罗工是个性格火爆的汉子,他擦了一把头上的汗,斩钉截铁地说:
“我敢用我三十年的职业生涯担保,发动机本身,绝对没问题!”
这个结论让所有人都松了半口气,只要发动机这颗“心脏”没事,就还有希望。
但紧接着,更大的疑云笼罩了上来。
既然不是发动机本身的问题,那是什么在振动?
“会不会是机体结构和发动机产生了耦合共振?”
一位结构力学专家提出了最可能的猜测。
耦合共振,是飞机设计中一个魔鬼般的词汇。
它看不见摸不着,像个幽灵,却能在瞬间撕裂最坚固的合金。
“不可能!”
负责机身结构制造的孙总师立刻反驳,他的团队为了这架飞机也熬了半年的通宵,眼睛里全是血丝。
“我们的机体模型在‘蜂巢’的超算上跑了上万次仿真!
所有的应力分布点我们都了然于胸!
这个推力区间的结构强度,我们留了20%的冗余!
怎么可能会产生共振?”
罗工当即就顶了回去:“孙总,话不能这么说!
事实就摆在眼前,我的发动机没问题,你的机体也没问题,那振动是哪里来的?
是天上掉下来的?”
“你!”
孙总师气得脸红脖子粗,“姓罗的,你什么意思?
你的意思是我们造的壳子不行,配不上你金贵的发动机?”
“我可没这么说!我只讲数据!”
眼看两个加起来超过一百岁的老总师就要在试车场上吵起来,虞修远头疼地吼了一声:
“都给我闭嘴!现在是吵架的时候吗?!”
孟敬儒没有说话,他只是沉着脸,走到黑色的歼-7g旁边。
这架飞机他越看越喜欢,越喜欢心里就越痛。
它就像一个即将要登上世界舞台的绝世天才,却在登台前一秒突然发现自己得了一种无法诊断的怪病。
这种折磨比直接判他死刑还要难受。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一个又一个的排查方案被提出,又被一个个地否决。
有人怀疑是燃油泵的脉动不稳定,检查了半天,完美。
有人怀疑是尾喷口调节片的液压系统有瑕疵,拆下来放到最高精度的检测台上,纹丝不动。
甚至连起落架的减震器都被怀疑了个遍。
可该死的“幽灵振动”就像是凭空出现,又凭空消失。
除了测振仪上那段恐怖的红色数据,没有在飞机上留下任何物理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