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功亏一篑?(1 / 2)

一天。

两天。

整整三天过去了。

整个“破晓”专项工程,从上到下,所有人都被拖入了一个泥潭。

喜悦和期待早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足以压垮人的疲惫和茫然。

最顶尖的专家团队,最先进的检测设备,对着一架堪称艺术品的飞机,束手无策。

这个消息,是捂不住的。

虽然严格保密,但“歼-7g地面试车遭遇重大技术瓶颈,首飞无限期推迟”的传闻,还是在某些圈子里悄悄流传开来。

不少曾经对这个项目眼红的人,都在幸灾乐祸,等着看孟敬儒和虞修远怎么收场。

甚至有声音说,一个毛头小子当总师,就是胡闹!

迟早要出事!

你看,这不就出事了?

第四天,清晨。

临时指挥部的会议室里烟雾缭绕,气氛压抑得能滴出水。

几十个头发花白的大佬,围着一张巨大的结构图,已经整整一夜没合眼了。

每个人的眼睛里都布满了血丝。

赵立国嘴里长满了燎泡,嗓子都哑了,还在跟几个工程师激烈地争论着。

“我还是觉得,问题出在材料上!

是不是t-300碳纤维的各项异性,在某个特定的温度和应力下,出现了我们未知的蠕变?”

“不可能!每一批次的材料,我们都做了最严格的拉伸和疲劳测试!

报告都在这里,完美无缺!”

孟敬儒坐在主位一言不发,但三天的时间他仿佛老了十岁,脸上的皱纹更深了。

他心里清楚,如果再找不到原因,他就只能顶着所有压力,向上面写一份请求延期的报告。

而这一延期,可能就是一年,两年……

甚至这个凝聚了无数人心血和希望的“破晓”工程,就会被彻底打入冷宫。

功亏一篑!

就在这时,会议室的门被推开了。

许燃走了进来。

他这几天一直待在“蜂巢”,调用全国的超算资源,建立一个更精细的全机耦合振动模型。

没去争论现场,因为他知道,这种问题靠经验和仪器是找不到的,答案只可能藏在最底层的物理规律里。

他一进来,会议室里所有的争吵声都停了。

几十双布满血丝的眼睛,齐刷刷地看向他,眼神复杂到了极点。

有期盼,有怀疑,也有一丝连他们自己都没察觉到的……依赖。

这几天,他们争论了上百个细节,唯独没人敢去打扰这位年轻总设计师的思考。

因为他们心里隐隐有个声音在告诉自己,如果连他都没办法,那这个项目就真的完了。

“怎么样?有结果了吗?”

虞修远的声音干涩沙哑,他最担心的就是把压力全压在这个还不到二十岁的年轻人身上。

许燃没说话,他径直走到那张巨大的结构图前。

扫了一眼上面被红笔圈出的十几个“可疑区域”,摇了摇头。

“方向都错了。”

他平静地开口。

一句话,让整个会议室落针可闻。

刚才还争得面红耳赤的罗工和孙总师,此刻像被点了穴一样,张着嘴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方向都错了?

他们这几十个专家,熬了三个通宵,吵了三天三夜,提出的所有可能性,被这个少年一句轻飘飘的话,全部推翻了?

要换了别人,他们早就拍桌子骂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