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案结尘落与墨海寻痕(2 / 2)

陆鸣似乎完全沉浸在了这片文字的海洋里,变成了一个最本分、最可靠的文书吏。

结束了一日的案牍劳形,陆鸣拖着略显疲惫的步伐回到那间狭小的临时斗室。

他刚点燃一盏昏黄的磷灯,揉了揉发胀的眉心,门外便传来几声轻柔又带着点犹豫的叩响。

拉开门,姜灵儿安静地站在门外,怀里小心地抱着一个小陶罐。

“陆文书…”

她声音轻轻的,抬眼看他时,眸子里映着温和的光,“您近日气色似乎不太好…我这儿有些安神凝魂的膏饮,是师傅新配的方子,温养魂体最好,您试试看?”

她的话语带着真诚的关切,递过尚带余温的陶罐,动作依旧有些拘谨。

陆鸣微微一怔,接过陶罐。

触手微温,一股极淡却沁人心脾的清香从中渗出,不似寻常药草苦涩,反带着点清甜,悄然驱散了他周身萦绕的沉闷。

他看着眼前姑娘那纯净而关切的眼神,连日来积压在心口的沉郁,仿佛被这意外的温暖悄然融化了一丝。

他唇角泛起一丝真切的笑意,轻声道:“有劳你费心惦记着。这香气闻着便觉舒坦,多谢。”

见他收下,姜灵儿唇角也抿出一点浅浅的笑意,声音轻快了些:“用温水化开就好…那,我不打扰您歇息了。”

她说着,微微颔首,便转身离去。

陆鸣掩上门,将那罐温暖的膏饮放在案头。

斗室依旧简单,但那缕清甜的香气却弥散开来,带来一种久违的宁静与慰藉。

他慢慢饮下一口,温和的暖流顺着喉管滑下,似乎真的驱散了魂体深处积压的些许阴寒与疲惫。

在这复杂幽深的所在,这份不掺利益的纯粹善意,显得尤为珍贵。

然而,在这平静的表象之下——

每一次翻阅文书,他的目光都如同最精密的筛子,快速掠过无数无关信息,精准捕捉着任何可能与“癸卯年”、“巡察司内务处”、“特制墨锭”、“异常批阅”相关的字眼。

他的大脑飞速运转,将那些看似孤立的碎片信息:一份模糊的物资调拨记录、一个不起眼的人名、一次日期巧合的公务往来……默默记下,在心底那幅巨大的、无人知晓的迷图上,尝试着勾勒、连线。

他利用归档权限,极其谨慎地、不露痕迹地调阅一些非密级的陈年目录和摘要,试图梳理各司人员过往的调动脉络和潜在的派系关联,试图理解秦广能一手遮天的背后,究竟编织着一张怎样的网。

这工作如同大海捞针,进展缓慢,且时常一无所获。

但他极有耐心。

袖底的火种未熄,他只是需要时间,需要更多的“柴薪”。

这日,崔珏竟亲自来到了偏殿。

他面容冷峻,目光扫过一众埋头工作的吏员,最终落在陆鸣身上。

“陆鸣。”

“卑职在。”陆鸣立刻起身。

崔珏将一份玉简放在他案头:“编纂一册《地府律例执行案例汇编》,遴选近五十年各类典型判例,分门别类,摘要评注。要详实清晰,以备各司参阅。此事由你总揽,初拟的案例名录与摘要,先送交崔小玉助理初审复核。她通晓近年律法释义变迁,若有体例格式不明之处,你可询她。最终定稿需由本官过目。可调用书库乙字以下卷宗。”

这是一个相对独立、需要高度文书整理能力却又并不直接涉及当前核心机密的任务。

是考验,也是某种程度的认可,更是将他暂时固定在一个“安全”且有用的位置上。

特意点出崔小玉助理初审,既是确保合规,也是一种制衡和观察。

陆鸣心中明了,躬身接过:“卑职遵命。定当竭尽全力,若有体例格式不明之处,必向崔助理请教。”

编纂案例汇编,意味着他将有权合法地、大量地接触过去数十年的各类卷宗案例副本。

这无疑是一个绝佳的掩护,一片更广阔的、可以“合法”打捞信息的海域。

而与崔小玉的必要接触,也将成为一条新的、或许能窥见不同视角的路径。

新的故事线,就在这片墨海文山之中,悄然展开了。

而那抹被刻意搁置的金色,如同沉入深海的秘宝,暂时沉寂,却从未被遗忘,只在无人知晓的暗处,等待着被潮水再次推向岸边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