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昆仑现世 文运溯源(2 / 2)

科级帝君 小亮辉 4552 字 17小时前

远在江南的王静山,于抚琴时忽然进入“弦指两忘”之境,一曲《昆仑引》如天籁自成;

西北的马桂兰,其坚守的乡村图书馆意外收到一批海外侨胞捐赠的、国内早已绝版的珍贵古籍;

岭南的孙教授,在对方言材料的梳理中,偶然破解了几个可与上古音韵对应的核心词汇,研究取得突破……

各地文运节点光芒大盛,运行得愈发顺畅稳固。

陈远深知,昆仑丘(析城山)的确认,是文运守护历程中的里程碑。他迅速行动,一方面向国家最高文物主管部门提交报告,建议将濩泽析城山遗址提升为国家级大遗址进行保护,并着手筹备“昆仑丘(析城山)遗址公园”的规划建设;另一方面,他通过《功德簿》,调动更为精纯的神力,在析城山核心区域布下了一层强大的“万象归元守护大阵”,此阵不仅能防范任何形式的盗掘与破坏,更能持续汇聚天地灵气,净化周边环境,潜移默化地滋养这一方水土的文运。

令人欣喜的变化在濩泽县悄然发生:濒临失传的濩泽鼓书等地方曲艺,重新焕发了活力,老艺人找到了新徒弟;当地传承的古法丝绸、荆条编等手工艺,因其承载的“昆仑文化”内涵而备受关注,订单纷至沓来;甚至连县中学的教学质量也显着提升,学生们的精神面貌愈发昂扬。

“源头活水,润物无声。这便是昆仑文运的力量。”陈远对李教授感慨道。

第五节:新的使命与文明对话

然而,《功德簿》向陈远昭示了更深远的使命:昆仑丘(析城山)不仅是文运之源,更是贯通古今、连接天人的神圣枢纽。于此地,他能更清晰地感知文明脉动,更有效地守护华夏文脉。

一日,陈远在析城山主峰冥想时,心神忽动,通过《功德簿》预警到一伙受国际文物黑市资助的盗掘团伙,正计划趁夜色对核心遗址区下手。

“宵小之辈,也敢觊觎圣山!”陈远当即启动应急预案。

他一方面通知濩泽县文物公安部门,提供精准情报,布下天罗地网;另一方面,他引动“万象归元大阵”之力,在盗匪必经之路上设下“九宫迷踪”结界。

是夜,那伙装备精良的盗墓贼果然潜入山区。然而,他们一进入核心区外围,便如同鬼打墙一般,在熟悉的路径上迷失方向,无论如何也找不到预定目标,对讲机也彻底失灵,直至天色微明,精疲力尽地被守候的民警一举擒获。

“真是奇了,”带队警官事后汇报时仍觉不可思议,“这些人像没头苍蝇一样在原地转了一夜,问他们怎么回事,他们也说不清,只说遇到了‘鬼遮眼’。”

唯有陈远知道,这是苏醒的昆仑神山,在守护它自身的尊严。

“濩泽昆仑丘”的重大发现,如同在国际学术界投入一颗震撼弹。全球顶尖的考古学家、历史学家、神话学家纷纷申请前来濩泽县考察。陈远借此东风,在濩泽县主持召开了“昆仑文明与世界遗产国际学术峰会”。

会上,他系统阐述了昆仑丘(析城山)作为华夏文明起源圣地之一的考古学证据、神话学内涵及其对理解人类早期文明形态的重大意义。

“昆仑,不仅是濩泽的、晋省的、中国的,更是全人类共同珍视的文明起源记忆与文化遗产。”陈远的发言,配以扎实的证据与恢弘的视野,折服了众多与会者。

更让许多外国学者感到惊异的是,在亲身踏上析城山的土地后,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一种“难以言喻的宁静与崇高感”,有人称之为“与大地的深层连接”,有人描述为“历史的厚重感”,更有敏感者坦言,在此地“仿佛能触摸到文明的源头活水”。

陈远明白,这是昆仑丘蕴含的超越性文运在发挥作用,它超越种族与文化的界限,滋养着一切对文明本源怀有敬畏与探寻之心的灵魂。

第六节:薪火相传与新程再启

在陈远的大力推动下,“昆仑丘(析城山)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基金会”正式在濩泽县成立。更让他欣慰的是,一股回归乡土、探寻根脉的热潮在年轻人中涌动:

一位濩泽籍的清华博士,毅然放弃海外高薪职位,回乡加入考古队,运用数字技术进行遗址建模;

多位来自知名高校的毕业生,选择到濩泽县的中小学任教,将昆仑文化融入乡土教育;

析城山周边的村民,更是自发成立了“圣山守望者”志愿队,日夜巡逻,守护着这片孕育了祖先的圣地……

“文明的薪火,唯有代代相传,方能永续不熄。”陈远望着那些年轻而坚定的面孔,对李教授欣慰地说道。

通过《功德簿》,陈远看到代表昆仑丘(析城山)的文运光柱日益璀璨恢弘,它正重新成为凝聚民族认同、启迪文明智慧的精神灯塔。

三个月后,站在圣王坪上,陈远目睹了濩泽析城山的崭新面貌:核心遗址区得到了科学的保护和展示,山脚下颇具规模的“昆仑丘遗址博物馆”已初具雏形,来自四面八方的访客怀着朝圣般的心情到此探寻文明之源……

手机响起,听筒传来北京的声音:

“陈远同志,中央高度重视昆仑丘(析城山)的发现与保护工作,决定将‘华夏文明探源工程’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成立专项领导小组,经研究,决定由你担任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全面负责相关工作……”

陈远望着濩泽县境内这片莽莽苍苍、蕴藏着华夏最初密码的析城山,心中感慨万千。从南都市文旅局的副科长,到执掌文运的文昌帝君,再到肩负华夏文明探源重任的领导者,身份屡变,但其守护文明根脉的初心,从未动摇。

昆仑现世于濩泽,文运溯源至析城。在这文明复兴的伟大时代,他将继续守护这肇始之地的圣火,让源自昆仑的文明之光,照亮民族前行的道路,也为世界文明对话贡献东方的智慧与力量。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