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女娲娘娘炼五色石补天的恢弘场景残留的道韵(传说发生在太行山区域);
还有诸如王屋山、太行山本身被愚公移动的传说意象……
“帝君,这便是太行山作为神话发源地的底蕴!”书灵的声音带着一丝神秘,“这些上古神话、先民传说,并非空穴来风。它们往往诞生于地气特殊、灵韵汇聚之地。太行龙脉的古老与厚重,其蕴含的‘不屈’、‘坚韧’、‘创造’的精神特质,正是孕育这些伟大神话的最佳土壤!这些神话意念历经千年不散,反过来又滋养着这条龙脉,使其更具‘神性’,这便是它第三重身份——神话之根,文明之源!”
三条独特的属性——坤元厚德(避灾)、忠烈赤焰(护国)、神话源流(蕴文)——共同构成了眼前这条独一无二、巍峨厚重的“太行龙脉”!
陈远看得心驰神往,激动不已。他感受到这条龙脉与整个华夏文运紧密相连,它是文运长河在北方的定海神针,是抵御外邪(包括自然灾害和精神侵蚀)的坚实屏障,更是无数文化故事和精神力量的源头活水!
“太好了!原来如此!”陈远忍不住赞叹,“这才是太行山真正的价值!那份干巴巴的报告,连它万分之一的精髓都没写出来!”
书灵笑道:“帝君如今亲眼得见,感悟自当不同。守护好这条‘太行龙脉’,便是守护北方文运的根基,其意义重大啊!”
神识回归,陈远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他脑海中还清晰地印着那条巍峨龙脉的形象,以及它那三重强大的守护属性。
第二天一上班,陈远立刻把小王和负责文案的老李叫到办公室。
“啪!”他把那份原来的可行性报告初稿拍在桌上,把两人吓了一跳。
“主任,这报告……不行?”小王小心翼翼地问。
“不是不行,是没写到点儿上!”陈远眼睛发亮,开始滔滔不绝,“我们之前的思路太窄了!光想着开发景点、搞搞民宿、卖卖土特产?太低端了!”
他站起身,走到办公室墙上的地图前,指着太行山的位置:“我们要重新定位!太行山,它不是普通的山!它是我们北方的守护神!是英雄山!是神话的故乡!”
看着小王和老李懵圈的表情,陈远把昨晚(在梦中)的见闻和感悟,用他们能理解的语言,结合真实的历史和传说,激情澎湃地讲了一遍:
“你们想啊,为什么这片地方自古以来就比较安稳?这是有地理和人文双重原因的!咱们要突出这个‘安稳福地’的概念,吸引那些追求安心、康养的人!”
“还有抗战文化,这不是简单的红色旅游,这是融入血脉里的‘太行精神’!是坚韧不拔,是保家卫国!我们要把这股‘精气神’挖出来!”
“更别说那么多神话传说了,愚公移山、精卫填海……这都是咱们的文化ip啊!比那些生造出来的网红景点有底蕴多了!”
小王听得目瞪口呆:“主任……您……您这思路……绝了!昨晚您是不是梦到什么高人了?”
老李也推了推眼镜,一脸佩服:“主任,您这么一说,这太行山的形象立马就立起来了!高大、厚重、有故事!我马上按这个思路重新写报告!”
陈远心里偷笑,心想:高人?我就是去实地(魂游)考察了一下而已。他大手一挥:“对!就按这个方向搞!我们要做的,不是简单的旅游开发,而是守护、传承和活化这条‘文化龙脉’!要让来的人,不仅能看风景,更能感受到那种来自大地和历史深处的力量和底气!”
办公室里顿时充满了干劲。陈远看着重新投入工作的下属,心中充满了使命感。他知道,自己作为文昌帝君的人间化身,守护文运,不仅仅是处理那些文化界的败类或者安抚焦虑的灵魂,更包括守护像太行山这样承载着厚重文明底蕴的地理标志和精神象征。
晚上,他特意给儿子陈曦讲了愚公移山和精卫填海的故事,告诉他这些故事就发生在不远处的太行山。小家伙听得入了迷,嚷嚷着周末一定要去爬山。
“好,爸爸带你去!”陈远这次答应得无比爽快,“咱们也去沾沾仙气,感受一下老祖宗的不屈精神!”
入睡后,陈远发现文昌殿北方那片文运长河的光芒,似乎因为他对太行山的重新认识和重视,而变得更加凝实和明亮了。书灵笑眯眯地递过一杯茶:“帝君,看来您这‘龙脉守护计划’开局不错。”
陈远接过茶,会心一笑。他在《功德簿》上郑重记下:
“北有太行,龙脊横空。坤元厚德,镇灾辟祸;忠烈赤焰,护国安邦;神话源流,蕴文育魂。此三宝齐聚,乃成华夏北方文运之屏障,文明之基石。守护此山,非独护其形,更是护其神,护我文明绵延不绝之元气也。”
他知道,关于太行山的故事和保护,这才刚刚开始。而他能做的,就是尽己所能,让更多人认识到这座山脉的非凡价值,共同守护这条伟大的“北方龙脊”。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