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城体育馆的穹顶之下,各省市的旗帜在空调风里轻轻晃动,像一群蓄势待发的飞鸟。北京队的深蓝色球衣在灯光下格外扎眼,中锋周明宇的每一次扣篮都让篮筐发出沉闷的呻吟,震得场边观众席嗡嗡作响。
林栋站在球员通道的阴影里,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篮球纹路。战术板上的分析还在脑海盘旋——周明宇,两米零五,国家青年队成员,练过三年散打,场均18分12篮板。这不仅是对手,更像堵需要用巧劲才能翻越的墙。
“别硬碰硬。”张超拍他肩膀时,指节因用力泛白,“他转身投篮那下,重心全在左腿,你从右侧靠过去试试。”
林栋点头,深吸一口气。清晨在酒店走廊练的桩功让气息沉稳,只是心脏跳得比往常快——不全是因为比赛,还有赛前热身时,江慧玲递水时指尖擦过他手背的触感,像电流窜过四肢百骸。
“加油。”她当时只说这两个字,眼里却盛着比聚光灯还亮的光。
看台上,袁姗姗举着“林栋最棒”的荧光牌,正和前排北京球迷争得面红耳赤。吴小燕坐在旁边,手里攥着给林栋准备的能量胶,包装纸被捏出褶皱。她的目光始终落在6号球衣上,平静的侧脸藏着旁人看不出的酸涩——去年秋天在雪湖公园,她鼓足勇气说“我喜欢你”,林栋当时看着飘落的银杏叶,轻声说“高中先拼学业,感情的事,大学再说”。那句话像颗种子,在她心底发了芽,却只能长成沉默的树。
江慧玲的笔记本摊在膝盖上,周明宇的进攻路线图旁,有行极轻的字迹:“转身时右脚前探半寸,重心偏移0.3秒”。她抬头望向场边,恰好撞见林栋看过来的目光,慌忙低下头,耳尖泛起薄红。
裁判哨声响起,两队入场。周明宇经过林栋身边时,居高临下地嗤笑:“靠小聪明赢了广东队?今天让你知道什么叫实力。”
林栋没接话。薛老说过,真功夫从不在赛前逞口舌,胜负要在场上见。
跳球环节,周明宇轻松拨球给队友。北京队后卫如闪电推进,传球到篮下,周明宇隔着张超暴扣得分。2:0的比分像记重锤,敲得看台上北京球迷欢呼震天。
“按战术来!”林栋的怒吼声如同惊雷一般,在喧闹的球场上炸响,瞬间穿透了周围的嘈杂声,传入了每一个人的耳中。
就在这时,林栋正站在篮下,与周明宇激烈地卡位。周明宇突然使出一招狠辣的肘击,他的肘尖如同闪电一般,带着散打寸劲直直地顶向林栋。
然而,林栋却展现出了惊人的反应速度和技巧。他像是早已预料到这一招似的,迅速地顺势后撤,巧妙地运用了“卸力”的技巧,将周明宇的冲撞力量化解于无形。
与此同时,林栋脚下轻轻一绊,这看似不经意的小动作,却让周明宇的重心猛地一晃。周明宇猝不及防,手中的篮球如同被施了魔法一般,突然就脱离了他的掌控,飞向了空中。
“抢断!”解说员声调拔高。林栋传球给张超,快攻得分。16平的比分让雪湖市球迷的欢呼声压过了京腔浪涛。
周明宇又惊又怒,接下来的对抗愈发凶狠。第一节末,他背身单打时肘子重重顶在林栋胸口,林栋闷哼一声,却像练铁山靠时那样沉腰落胯,猛地前顶。周明宇踉跄后退,球飞了出去。
第一节结束,20平。休息室里,林栋捂着胸口咳嗽,吴小燕挤进来递冰袋,指尖微颤:“快敷一下,刚才那下看着就疼。”
“没事。”林栋接过冰袋,触到冰凉时,胸口灼痛轻了些。他知道吴小燕的心思,每次接她递来的东西都格外小心,怕逾矩的举动让她误会。
江慧玲跟进来,手里拿着云南白药喷雾:“表哥说这个能缓解肌肉痛。”她递喷雾时指尖擦过林栋胳膊,像被烫到似的缩回手,“我看了他的录像,转身投篮前……”
“右脚前探半寸,重心在左腿。”林栋接过话,看着她笔记本上的标注,心里微动,“谢了,很有用。”
袁姗姗在旁咋咋呼呼:“哟,慧玲连这都研究透了?比教练还专业!”
吴小燕低头剥着能量胶包装,睫毛在眼下投出浅影。她听见江慧玲说“表哥是散打教练”时,指尖停顿了半秒——原来有人比她更懂如何靠近林栋的世界。
第二节,周明宇改打策应,利用身高优势频频传球。北京队外线三分连中,比分拉开到35:25。袁姗姗急得直跺脚,荧光牌快被捏变形了。
“林栋出去防他传球!”教练吼声未落,林栋已如影随形贴上周明宇。他用揉球劲练出的“封眼”技巧派上用场,看似随意的抬手,总能精准挡住传球路线。
周明宇传球频频失误,一中趁机追分。第二节结束,42:40的比分让北京队教练脸色铁青。
中场休息,周明宇被训斥时,眼神怨毒地剜着林栋。林栋喝水时,江慧玲递来巧克力:“补充能量,下半场更累。”
“谢谢。”林栋指尖碰到她手背,两人同时缩回手。他喉结动了动,想说“你不用这么费心”,却看见她眼里的认真,话到嘴边成了“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