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一场由张部长等人主导名为“听证质询”,实为公开审判的会议,在基地最大的礼堂举行。
台下座无虚席,人头攒动,各种目光——愤怒、怀疑、冷漠、甚至还有少数担忧——交织在王闯身上。
张部长作为主持者,一脸沉痛地列举着王闯的“罪状”:
指挥突围时造成大量平民伤亡、建立基地初期管理手段粗暴涉嫌滥用职权、个人独断专行缺乏民主决策……
张主任作为“民意代表”,声泪俱下地控诉着。
王闯独自坐在台前,没有辩护律师,没有拥趸助威。
他穿着干净的作训服,身姿依旧挺拔,只是眼神深处,那曾经燃烧着不屈火焰的地方,此刻只剩下一片沉寂的灰烬。
他看着台下那些或激动或麻木的面孔,听着那些或真或假的指控,心中一片冰凉。
他守护了这些人,但他似乎……从未真正理解他们,或者,他们也从未试图理解他。
当张部长最后沉声问道:
“王闯同志,对于以上指控,你是否承认?你是否认为,你已经不再适合担任第五基地的领导者?”
全场目光聚焦。
王闯缓缓抬起头,目光平静地扫过全场,没有看张部长,而是看向那些普通的幸存者。
他张了张嘴,千言万语堵在胸口,最终只化作一句:
“我服从……集体的决定。”
没有辩解,没有反抗。
这一刻,英雄低头。
而在礼堂的角落,已经被解除实权担任闲职的吴刚,痛苦地闭上眼睛。
他知道,失去王闯这根定海神针,第五基地的未来,恐怕将步入一个充满不确定性与内部倾轧的混乱时期。
丧尸的威胁暂时远去,但人性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王闯那句“服从集体决定”的话语,如同一声丧钟,在偌大的礼堂中回荡,然后被更汹涌的声浪所吞没。
“民主选举!立即选举!”
“审判必须继续!不能就这么算了!”
“血债血偿!”
张部长站在台上,双手虚压,脸上是恰到好处的凝重与“宽容”。
“同志们!静一静!王闯同志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表现出服从集体意愿的态度。我们第五基地,是讲文明讲法理的地方!”
他话锋一转,声音拔高:
“但是,功是功,过是过!为了彻底厘清责任,也是为了给我们所有幸存者一个明确的交代。
我提议——立即举行基地临时管理委员会的民主选举!由全体拥有公民资格的幸存者,投票选出能够带领我们走向和平与重建的新领导集体!
同时,对王闯同志及其主要团队成员在特定时期的行为,进行最终裁定!”
这套组合拳打得又快又狠。
趁着王闯主动退让,其支持者尚未完全反应过来的时机,迅速将“质询”升级为“选举”和“最终审判”,彻底断绝王闯一派翻盘的可能。
所谓的“民主选举”,在仓促间举行,规则由张部长的人把控,候选人名单也经过精心筛选。
煽动起来的“民意”如同决堤的洪水,轻易淹没了那些为王闯辩护的微弱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