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李四特苏醒(1 / 2)

三体之脑域侵蚀 介子崔 2483 字 17小时前

管理者的效率,在生死存亡的压力下,展现出令人惊叹的力量。

随着“星火”饮料的大规模生产和配给,武装起来的军民以雷霆万钧之势,横扫境内丧尸。

一座座沦陷的城市被收复,残存的幸存者从废墟和藏身之处走出来。

然而,胜利的代价是无比惨痛的。

曾经繁华的都市,如今遍布断壁残垣,空气中似乎永远弥漫着一股消毒水也掩盖不住的腐臭气息。

初步的统计数字触目惊心——超过七成的城市人口在灾难和随后的混乱中丧生或失踪,其中直接丧尸化及死于丧尸之口的占绝大多数,而死于自杀和人类内斗的也不在少数。

农田荒芜,工厂停摆,维系现代文明运转的庞大物资基础,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几乎损耗殆尽。

血的教训,让管理者下定决心,绝不能重蹈覆辙。

为了集中力量,提高防御效率,也为了管理数量锐减且必须依赖“星火”饮料才能安全外出的人口,一项宏大的“堡垒计划”被迅速制定并强制执行。

全国范围内,依托原有的超大型城市基础,结合地理优势和残存工业能力,构建了八大核心人类基地。

这些基地如同中世纪的要塞,拥有高达数十米厚度惊人的复合材质围墙,墙头架设着密集的自动防御武器,墙外是被定期清理的开阔隔离带。

内部则进行了重新规划,居住区、生产区、农业区(以无土栽培和室内农场为主)、行政军事区划分明确。

围绕着这八大主基地,又根据交通枢纽和资源点,建立了六十四个规模稍小的卫星城,作为主基地的屏障和补充。

那些尚未饮用星火饮料,或者因各种原因无法获得稳定效果的人群,被严格限制在这些高墙之内。

他们被视为需要保护的“火种”,也被看作是潜在的“风险源”。

他们的活动范围受到限制,外出从事危险性工作必须由专人陪同,并且需要提前申请和报备。

高墙之内,是相对安全但也近乎囚笼的世界;高墙之外,是正在被逐步清理和重建,却依旧危机四伏的广阔天地。

一个泾渭分明的新型社会结构,在这片伤痕累累的土地上,被强行塑造出来。

而在这一切重建工作的舆论场中,有两个名字,始终如同幽灵般徘徊,其评价也经历了天堂到地狱的剧烈翻转。

灾难爆发初期,在陆嫣然的广播和高层的定调下,李四特和陆嫣然的名字,是与“希望”、“救世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是他们“发现”了避免丧尸攻击的方法,是他们为人类提供了对抗丧尸的唯一武器。尽管陆嫣然明确指出了风险,但在生死存亡之际,没有人去计较这些。

他们的形象被官方宣传部门有意无意地神化,成为了黑暗时代指引方向的灯塔,是带领人类走出绝境的英雄。

然而,当最危险的时期过去,当秩序逐渐恢复,当人们从生存的挣扎中稍稍喘息,开始有能力回望和反思这场浩劫的根源时,风向,开始变了。

情绪饮料,这救命的“圣水”,其另一重身份——灾难的源头——越来越清晰地浮现在公众面前。

“如果不是他们发明了这该死的饮料,怎么会有末日?”

“老子当初没钱去享受星火带来的福,为毛让老子受这末世的苦?”

“什么救世主!分明是打开潘多拉魔盒的罪魁祸首!”

“我们死了那么多人,失去了家园,都是因为他们!”

这样的言论,起初只是在私下里流传,随着生活秩序的初步稳定,开始在重建的网络上、在基地的街头巷尾、在配给点的排队人群中,逐渐发酵、放大。

官方试图引导舆论,强调他们在灾难中的“贡献”,强调没有星火饮料人类可能已经灭绝。

但失去亲人的痛苦,对未来风险的担忧,以及重建家园的艰难,都需要一个宣泄的出口。

将矛头指向那两个已经“消失”,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无疑是最方便、最能凝聚“共识”的选择。

他们在时代的浪潮中,被迅速推上审判席,成为了“罪人”。

……

首都第一人类基地,核心医疗区,最高级别的无菌监护室内。

仪器的滴答声规律地响着,空气中弥漫着药水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