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八百里加急,吐蕃来犯!(1 / 2)

贞观五年的春夜,长安城陷入沉睡。

“八百里加急!吐蕃来犯!速开城门!”

一声凄厉的嘶吼划破了夜的寂静,伴随着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

城门守将一个激灵,从睡梦中惊醒,他奔上城楼。

只见一名信使伏在马背上,状若疯魔,手中高举着代表军情最高等级的令旗。

“快!开门!”

沉重的城门在绞盘的转动下缓缓开启,那匹战马驮着信使。

如一道黑色的闪电冲入城中,呼喊声在空旷的街道上回荡。

“吐蕃起兵二十万!进犯镇西城!”

“八百里加急!”

整个长安城被这道消息惊醒,无数窗户亮起了灯火。

皇城,立政殿。

当叶凡赶到时,殿内早已站满了人。

龙椅上的李世民脸色铁青,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李靖、魏征、程咬金、尉迟恭。

大唐最核心的文臣武将悉数在列,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凝重。

叶凡只来得及套上一件便服,连朝服都未穿,气息还有些不稳。

他一进殿,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到了他的身上。

叶凡对着李世民拱手,刚要请罪,李世民便摆了摆手,一名太监将一份奏报递到他面前。

“守拙,看看吧。”李世民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

叶凡接过奏报,一目十行地扫过。

吐蕃,松赞干布,起兵二十万,猛攻镇西城。

叶凡看完,将奏报轻轻合上。

他猜到松赞干布会动手,却没想到会这么快,这么决绝。

这是看出了自己在高原的布局,想先下手为强,将大唐的战略意图扼杀在萌芽之中。

只可惜,晚了一步。

若是前年吐谷浑未定之时,这一招或许还能让大唐陷入泥潭,可现在……

叶凡上前一步,声音在安静的殿内格外清晰。

“陛下,臣请为帅,率神武军二十万,驰援镇西城!”

此话一出,殿内众人神色各异。

“好!”程咬金第一个跳了出来,他那大嗓门震得殿顶嗡嗡作响。

“叶小子,说得好!早就该去捶那帮吐蕃蛮子了!陛下,算我老程一个!”

尉迟恭也跟着上前一步,瓮声瓮气地说道:“陛下,末将愿为先锋!”

“不可!”

一个反对的声音响起,魏征从文臣班列中走出,对着李世民深深一拜。

“陛下,万万不可!大唐连年征战,国库刚刚充盈,百姓方得喘息之机。

如今为救灾之事,木炭与粮食调拨已耗费甚巨,怎可再轻启二十万大军的战端?”

房玄龄也面带忧色地附和:“魏大人所言甚是。

二十万大军远征高原,人吃马嚼,粮草军械的消耗是个天文数字。

况且高原地势险恶,气候多变,我朝将士未必能适应,此事需从长计议。”

杜如晦虽然没有说话,但紧皱的眉头也表明了他的态度,显然他也不赞成如此仓促地出兵。

李世民看向叶凡,他需要一个足以说服所有人的理由。

叶凡没有理会魏征和房玄龄,而是直视着李世民。

“陛下,诸位大人。如今不是我们要不要打,而是吐蕃已经打上门来了。”

他顿了顿,声音提高了几分。

“镇西城是我大唐在高原的钉子,更是我们威慑西域的基石。

一旦镇西城有失,我大唐在西域数年的经营将毁于一旦,刚刚归附的草原各部也必将人心浮动!”

“守拙说得对。”一直沉默的李靖开口了,作为军方宿将,他更明白边防的要害,“镇西城绝不能丢。”

叶凡继续说道:“魏大人、房相,你们担心的粮草与士卒水土不服的问题,我早已有所准备。”

他转向李世民:“陛下,臣的神武军自组建之初,便有针对高原作战的专门训练。

如今我军中,更有从吐蕃换来的三万匹高原战马,足以组建一支精锐的骑兵。”

“至于士卒,我神武军的将士,身体素质远超常人,适应高原环境虽需时间,但绝不会影响战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