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堂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看向他。
赵立国死死地盯着许燃,眼睛里布满了血丝。
“许燃,我最后问你一次,这个模型……”
他指着餐巾纸上的图形,一字一句地问。
“……你有多大把握,它是对的?”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只见许燃扶了扶眼镜,平静地迎着赵立国的目光,用陈述事实的语气轻轻吐出两个字。
“数学。”
“什么?”赵立国没听懂。
“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在特定边界条件下的一个数值解,反映在高超音速流体中的一种稳定形态。”
许燃淡淡地解释道,“我只是把它画了出来,它不是我创造的,它本来就在那里。”
“真理,不需要‘把握’。”
食堂里死一般的寂静。
如果说之前他们是被许燃的胆魄和疯狂所震撼,那么现在,他们是被纯粹的理性所碾压。
这小子……根本就不是在赌!
他是在告诉所有人,他已经看到了最终的答案!
赵立国和许燃对视了足足十秒。
他从那双平静的眼眸里,看不到一丝一毫的吹嘘激动或是紧张。
只有纯粹的自信,一种源于对真理绝对掌控的自信。
赵立国缓缓地,缓缓地坐了下去。
他拿起那张已经变得皱巴巴的餐巾纸,用两只手小心翼翼地将它抚平,再仔仔细细地对折,再对折。
动作不像是在折一张纸,更像是在收殓一件绝世的珍宝。
最后,他将那个小小的纸方块,郑重地放进了自己上衣最里面的口袋里,还伸手用力拍了拍,确保它不会掉出来。
做完这一切,他抬起头,环视了一圈自己的兵。
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了每个人的耳朵里。
“从现在开始,关于今天晚上发生的所有事,看到的所有东西,听到的所有话,全部列为最高绝密!
谁敢泄露一个字,等着上军事法庭!”
“听明白了没有!”
“明白!!”众人齐声怒吼,声震屋瓦。
赵立国点了点头,目光最后落回到了许燃身上。
他咧开嘴,露出了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笑容里有激动有疯狂有忐忑,更有豁出去一切的决绝。
“许燃,你小子……”
他顿了顿,深吸一口气。
“你留下,哪也别去!”
……
十五分钟后。
a-9项目临时指挥部的总负责人办公室内。
气氛压抑,仿佛能拧出水来。
窗户紧闭,窗帘拉得严严实实,房间里只开了一盏台灯。
昏黄的灯光照在虞修远、赵立国和钱博文三人的脸上,映出三张截然不同却又同样凝重的表情。
许燃则被安排坐在了最远的沙发上,手里捧着一杯赵立国秘书倒给他的热茶。
他安静地听着,观察着,仿佛自己只是个局外人。
“老师,你到底想干什么?搞得跟地下党接头一样。”
赵立国憋不住了,焦躁地搓着手,“数据出来了,大成功!难道不应该立刻整理成报告,向上面报喜吗?
这是天大的功劳啊!”
“功劳?糊涂!”
虞修远猛地一拍桌子,桌上的搪瓷茶杯都跳了一下。
他死死地盯着赵立国,眼睛里布满了血丝。
“立国,你还没明白吗?!
这份数据报告,它真正可怕的地方,不是让一架老掉牙的歼-7拥有了比肩三代机的性能!”
赵立国懵了:“那是什么?”
“是‘方法’!”
虞修远的声音压得极低,却字字如锤,狠狠砸在赵立国和钱博文的心口。
“是一种全新的,我们闻所未闻,甚至想都不敢想的气动设计‘方法论’!
它绕开了我们几十年来所有的经验。
所有的风洞数据,所有的常规路径,直接用数学,用最底层的物理规律,推演出一个‘最优解’!”
“已经不是改进一架飞机那么简单了!
这是在告诉我们,过去我们造飞机的路,可能从根子上就走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