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旅部上的演讲(1 / 2)

“嘶——!”

台下响起一片细微却清晰的抽气声。

全军闻名?

这口气……也太大了吧!

就连一直表情严肃的旅长吴学军,嘴角也忍不住微微上扬,他侧过头,低声对旁边的政委陈厉川说道:

“老陈,这小子……有点对我的胃口!”

陈厉川没有立刻回应,只是镜片后的目光,似乎又深邃了几分。

他想看看,这个年轻人,到底是徒有其表的狂妄,还是真的胸有沟壑。

胡向和吴志听到谭建林这“豪言壮语”,差点没直接晕过去。

我的亲娘哎!

你小子还真敢说啊!

这是嫌死得不够快吗?

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绝望。

完了,这下彻底没救了,旅长政委肯定觉得这小子是个只会吹牛皮的赵括!

然而,讲台上的谭建林,似乎完全没有感受到台下众人的惊疑和自家连长指导员的绝望。

他神色自若地按下了投影仪的遥控器。

唰!

雪白的幕布上,立刻出现了报告的标题——《关于319旅建设专业化蓝军的若干构想》。

下面,是五个清晰醒目的要点。

“我的报告,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五点,我称之为‘五点致胜法’,分别是:知己知彼、c4isr与电子对抗一体化、深度模拟、以败求胜、灵活高效。”

谭建林的声音再次响起,这一次,他没有再渲染情绪,而是直接切入了正题。

“今天时间有限,我重点讲讲其中我认为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一点——知己知彼,以及由此引申出的‘换位思考’与‘反位训练’。”

“什么叫换位思考?就是要真正站在对手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我们不能再用‘我以为’的红军思维去扮演蓝军!”

“什么叫反位训练?就是要针对我们自身的弱点和战术习惯,进行反向设计,模拟出最能克制我们的‘敌人’!”

他的语速不快,但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

“举个例子,我们在军校搞对抗演练,红军怎么打,蓝军就怎么防,年年如此,教材怎么写,我们就怎么演,就像背书!”

“对手稍微变招,我们就手忙脚乱!为什么?”

他自问自答,声音带着一种穿透力。

“因为我们只站在自己的角度想问题!我们扮演的蓝军,只是穿着蓝军衣服的红军!”

“我们所谓的假想敌想定,往往是笼统的,模糊的!打起来,很多时候还是靠着一股血勇和经验,缺乏真正的、针对性的战术设计!”

这番话,如同重锤,敲在了在场许多军官的心坎上。

不少人,尤其是那些来自基层作战连队的指挥员,都下意识地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思索的神色。

谭建林没有停顿,继续深入。

“再比如,我们经常遇到的一个科目,突破敌前沿障碍区!”

“按照我们惯常的思维,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谁?肯定是工兵!对不对?”

台下不少人下意识地点头。

“让工兵弟兄们,扛着炸药包,拿着爆破筒,在敌人的火力下,一点一点地往前拱,用血肉之躯开辟通路!”

谭建林的声音变得有些低沉。

“这种精神可嘉!但效率呢?伤亡呢?现代战争,还允许我们这样打吗?”

他猛地抬高了声音,目光锐利地扫视全场。

“真正的强敌,他们的防御是纵深的,立体的,是多层火力、多种手段结合的!单靠工兵用最原始的方式去硬啃,就算最后成功了,等我们炸开通路,主力部队冲上去的时候,恐怕黄花菜都凉了!”

“为什么我们不能换个思路?”

“为什么不能在工兵前出之前,就先呼叫后方的炮火,对障碍区、对敌人的前沿火力点,进行精确的覆盖打击?”

“为什么不能让我们的武装直升机,前出进行空中压制,清除那些威胁最大的反坦克火力点?”

“为什么不能动用我们的电子对抗力量,在关键的几分钟内,暂时性地干扰甚至瘫痪敌方的观察和指挥通信系统,为我们的工兵创造一个相对安全的作业窗口?”

“炮兵!陆航!电子战!这些力量,难道不应该在突破障碍行动的一开始,就进行高度协同吗?难道突破障碍,就只是工兵一个兵种的事情吗?”

一连串的“为什么”,如同连珠炮一般,轰击着在场所有人的固有观念。

会议室里,彻底安静了下来。

之前那些看热闹、等着谭建林出丑的军官们,此刻脸上的轻视和戏谑早已消失不见。

取而代之的,是震惊、是思索,甚至是……一丝隐隐的兴奋!

坐在前排的几个营长,不约而同地拿起了面前的笔记本和笔,开始快速地记录着什么。

参谋长沈苍野,这位技术型干部,更是直接掏出了自己的手机,点开了录音功能,放在了桌面上。

他看向谭建林的眼神,已经从最初的不可思议,转变成了浓厚的兴趣和探究。

这小子……讲的东西,不是纸上谈兵的空话!

非常有条理!非常有见地!而且,非常贴合实战!

主位上,政委陈厉川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目光,复杂难明。

他原本心中那“代笔”、“抄袭”的疑虑,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散。

能把报告里的核心思想,理解得如此透彻,阐述得如此清晰,甚至还能结合具体的战术场景进行引申发挥……

这绝对不可能是靠死记硬背,或者别人指点就能做到的!

这需要深厚的理论功底,开阔的战略视野,以及对现代战争形态的深刻理解!

一个二十二岁的年轻人……

陈厉川的心头,忽然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震撼。

他想起了古代那位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的智者。

难道……我们319旅,也遇到了自己的“诸葛亮”?

这份报告,哪里是什么简单的转型方案?

这分明就是一篇为319旅量身打造的,指明未来发展方向的“隆中对”啊!

困扰旅党委这么多天,让旅长、参谋长和他都感到棘手的转型难题,竟然……真的被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新排长,一语点破了关键?

想到这里,陈厉川看向谭建林的目光,已经带上了一丝……欣赏,甚至是……惊喜!

而一直紧张得如同惊弓之鸟的胡向和吴志,此刻也渐渐听出了些门道。

虽然谭建林讲的很多东西,比如什么c4isr、电子对抗,他们也只是一知半解。

但是!

谭建林讲的那些战术思想,那些关于协同作战、换位思考的理念,却让他们这两个老侦察兵,听得是心头豁亮,频频点头!

“嘿……老吴……”胡向用胳膊肘轻轻碰了碰吴志,压低声音,语气里带着难以置信的激动,“这小子……好像……真有点东西啊!”

吴志紧抿着嘴唇,重重地点了点头,眼睛里闪烁着同样的光芒。

他们之前的担忧和恐惧,正在一点点地被震惊和……隐隐的自豪所取代。

这小子……好像真的不是在吹牛皮!

他讲的这些,别说一个新排长,就是他们这些老连队主官,平时都很少能想到这么深!

谭建林的讲解,还在继续。

从“知己知彼”到“c4isr与电子对抗一体化”,从“深度模拟”到“以败求胜”,再到“灵活高效”的模块化编制和扁平化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