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荒庙之中坦诚相见(1 / 2)

白衣盗 囹咙 5378 字 1天前

子时将至,月隐星稀。京城外十里,荒草萋萋,一座不知建于何年、早已废弃的野庙,如同蛰伏在黑暗中的巨兽残骸,静默地矗立在夜风之中。断壁残垣投下幢幢鬼影,唯有几声凄切的虫鸣,更添了几分阴森与寂寥。

李致贤一身玄色劲装,外罩深灰色斗篷,在韩罡及另外两名绝对心腹的护卫下,悄无声息地来到了荒庙外围的一片乱葬岗。他勒住马,示意韩罡等人停下。

“你们在此等候,没有我的信号,不得靠近。”李致贤低声道,目光锐利地扫过前方那座轮廓模糊的破庙。他不能带太多人,以免引起赵茂的误解,但必要的防备不可少。韩罡等人是他生死相托的部下,若庙中真是陷阱,他们便是接应;若是坦途,他们便是屏障。

“大人,小心。”韩罡抱拳,眼中满是担忧。

李致贤点了点头,深吸一口带着泥土和腐草气息的凉气,独自一人,迈步走向那座荒庙。他步伐沉稳,右手看似随意地垂在身侧,实则随时可以拔出藏在袖中的短刃。他的心弦紧绷着,既期待与赵茂的再次会面,理清迷雾,又警惕着可能存在的任何危险。

(一)破庙对峙,风声鹤唳

庙门早已朽烂倒塌,只余一个黑黢黢的洞口。李致贤在门口略一停顿,侧耳倾听,庙内一片死寂。他迈步而入,脚下是厚厚的积尘和破碎的瓦砾。

月光勉强透过屋顶的巨大破洞,投下几道清冷的光柱,照亮了庙堂中央那尊布满蛛网、半边脸颊都已剥落的泥塑神像。神像之下,一道身影背对着门口,负手而立,身着深灰色布衣,身形挺拔如松。

是赵茂。他比约定时间到得更早。

李致贤没有立刻上前,而是在距离对方三丈之外站定,这个距离,进可攻,退可守。

“阁下相邀,李某如期而至。”李致贤率先开口,声音在空旷的破庙中引起轻微的回响。

那身影缓缓转过身。脸上依旧戴着面具,只露出一双在昏暗中精光闪动的眸子。他打量着李致贤,以及他看似放松实则戒备的姿态,沙哑的声音响起:“李大人果然守信,也是……果然谨慎。”

“经此一劫,不得不慎。”李致贤坦然道,目光毫不避讳地迎上对方,“货栈之事,李某安排不周,连累阁下涉险,在此赔罪。”他拱手微微一礼。无论内情如何,表面上的姿态需要做足。

赵茂摆了摆手,语气听不出喜怒:“江湖风波,生死有命。怪只怪对手太过狡诈。李大人能调动北城兵马司前来牵制,已属不易,赵某承情。”

他话虽如此,但李致贤能感觉到,那面具下的目光,依旧带着审视与衡量。信任的建立,绝非一次并肩作战就能达成。

“阁下约李某来此,想必不只是为了说这些。”李致贤切入正题,“货栈之事,疑点重重。西城兵马司介入之快之巧,绝非偶然。阁下……可有发现?”

赵茂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向前走了几步,靠近一根倾倒的石柱,靠坐了下来,姿态看似放松,实则周身气息凝练。“李大人以为,问题出在何处?”

他在试探。李致贤心中明了。他沉吟片刻,决定开门见山:“两种可能。其一,张世荣棋高一着,预判了你我的行动。其二……”他顿了顿,目光如炬看向赵茂,“你我身边,有不干净的人。”

破庙内瞬间陷入了更深的寂静,连虫鸣似乎都停止了。空气仿佛凝固,只有两人细微的呼吸声交错。

“李大人怀疑谁?”赵茂的声音低沉了几分。

“知道你我合作,并知晓货栈行动计划的人,寥寥无几。”李致贤缓缓道,“我这边,除我之外,唯有韩罡等三名核心侍卫知晓全盘计划。他们跟随我多年,历经生死,我愿以性命担保其忠诚。”他这话说得斩钉截铁,既是表明态度,也是在逼赵茂表态。

赵茂沉默了片刻,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身下的石柱,发出笃笃的轻响。“我这边,知道全盘计划的,只有石柱一人。他是我从茂山带出来的兄弟,过命的交情。”

两人都将自己最信任的人摆了出来,同时也将怀疑的矛头,隐隐指向了对方的核心圈。这是一种危险的摊牌,但也可能是打破僵局的唯一方式。

“或许,并非有人主动泄密。”李致贤话锋一转,“张世荣老谋深算,可能通过监视你我的动向,综合判断出了我们的目标。比如,我派人调查那货栈背景,或者……阁下手下兄弟在踩点时,留下了痕迹。”

这是一种给对方台阶下的说法,也是为了缓和过于紧张的气氛。

赵茂似乎接受了这个说法,微微颔首:“不排除此种可能。张世荣在京城经营多年,眼线遍布,确有过人之处。”他话虽如此,但李致贤能感觉到,关于内鬼的疑虑,并未在他心中完全消除,同样,自己心中也存着一份警惕。

信任,依旧脆弱如琉璃。

(二)交换情报,惊心动魄

初步的试探与戒备暂告一段落,两人开始交换各自掌握的情报。

李致贤首先将自己对密信碎片的分析,以及将其与太子旧案中“结交边将,图谋不轨”罪名联系起来的推测,详细道出。他着重强调了“东宫旧物”、“边军”、“王”这几个关键词可能蕴含的惊天秘密。

赵茂听得极其专注,面具下的眼神变幻不定。当李致贤提到“王爷”可能参与其中时,他敲击石柱的手指猛地停顿了一下。

“王爷……”赵茂喃喃自语,眼中闪过一丝极其复杂的光芒,似有震惊,有恍然,还有一丝……难以言喻的痛楚与愤怒?虽然只是一闪而逝,却被一直密切观察他的李致贤捕捉到了。

“阁下是否……想到了什么?”李致贤试探着问。

赵茂没有立刻回答,他站起身,在清冷的月辉下来回踱了几步,似乎在权衡着什么重大的决定。破庙内只剩下他沉重的脚步声。

良久,他猛地停下脚步,转身面对李致贤,目光灼灼:“李大人,你可知那刀疤脸是谁?”

李致贤精神一振:“愿闻其详。”

“若我所料不差,”赵茂的声音带着一种冰冷的寒意,“他应是当年东宫侍卫副统领,赵天雷!”

“赵天雷?”李致贤迅速在脑中搜索这个名字,很快,一段尘封的记忆被唤醒,“是他!据说此人勇武过人,对太子殿下忠心耿耿,但在太子被废前数月,因‘冲撞上官’被革职,发配西北边军效力!他……他竟然还活着?而且出现在了京城?”

“没错。”赵茂语气笃定,“我虽未与他直接照面,但石柱根据老店主描述的形貌,以及我们掌握的边军旧档信息,反复比对,确认八九不离十。而且,他脸上那道疤,据说就是当年在边军与胡人厮杀时留下的!”

一个本应消失在边陲的太子旧部,携带可能属于东宫的龙凤玉佩,秘密潜入京城,与黑市商人接触,而这一切,又引来了张世荣核心师爷的亲自介入,甚至不惜动用兵马司杀人灭口、毁灭证据!

所有的线索,似乎都指向了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结论——当年太子“结交边将,图谋不轨”的罪名,并非空穴来风,但其真相,恐怕与张世荣罗织的罪名截然相反!这很可能是一桩被掩盖了的、真正的涉及皇位继承、边军与藩王的巨大阴谋!而太子,或许是知情者,或许是参与者,又或许……只是一个被牺牲的棋子!

赵茂走到李致贤面前,距离很近,近到李致贤能清晰感受到他身上散发出的那种压抑不住的、仿佛来自灵魂深处的悲愤与冰冷。

“李大人,你一直想知道我的真实身份,想知道我为何执着于太子旧案。”赵茂的声音嘶哑,带着一种孤注一掷的决绝,“现在,我可以告诉你。”

李致贤屏住了呼吸,心脏不受控制地剧烈跳动起来。他知道,最关键的时刻,即将到来。

(三)卸下心防,真名显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