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令衙门的书房,门窗紧闭,隔绝了外界的一切喧嚣。李致贤独自坐在昏暗的光线里,面前书案上,摊开着几样东西:那张被朱笔标记过的茂儿爷画像副本、记录着龙凤玉佩赏赐档案的摘抄笔记、陈望口述的零碎记忆,以及那封刚刚收到的、约他三更荒冢坡会面的神秘信函。
信纸上那枚炭笔勾勒的玉佩轮廓,简陋却传神,与档案记载中“龙章凤姿,以象阴阳和合,嫡统延绵”的描述隐隐重合。它像一把钥匙,插入了他脑海中那把已被各种线索拧得吱嘎作响的锁。
“欲知玉佩事……”
这五个字,带着一种直白的诱惑,也散发着危险的气息。是谁?为何偏偏在他在档案库查到关键信息后,立刻递来这封信?是茂儿爷终于要与他正面接触?还是那个杀害陈望的幕后黑手,布下的又一个杀局?
然而,此刻更占据他心神的,并非是今夜赴约的吉凶,而是那个在他脑中越来越清晰、也越来越沉重的推论。他需要时间,需要在这赴约之前,将所有的线索、疑点、可能性,进行一次彻底的梳理与审视。他必须弄清楚,自己即将面对的,究竟是一个罪大恶极的飞盗,还是一个蒙冤受屈的龙孙。
他提起笔,在一张新的宣纸上,缓缓写下了几个关键词:
一、龙凤玉佩。
·来源:先帝御赐太子与太子妃,象征“嫡统延绵”,乃确立储君之重器。
·现状:一对。一枚曾于第二鸿手中,一枚下落不明。
·疑点:御赐重器为何流落外臣之手?另一枚在何处?
二、茂儿爷。
·行为:针对性盗窃贪官污吏,财物多用于济贫;行事诡秘,高来高走;民间有“义盗”之名。
·特征:精干敏捷,熟悉旧城区,拥有民间基础与情报网络。
·关联线索:
1.疑似解救:旧城区遇险,神秘人出手解围,身手不凡,动机存疑。
2.挑衅\/警告:画像完成即被标记,显示其情报能力渗透至枢令衙门内部。
3.玉佩关联:第二鸿玉佩失窃,茂儿爷为主要嫌疑人。其目标选择是否与追查玉佩或复仇有关?
4.陈望联想:其行事风格让太子旧部联想到太子喜恶。
三、先太子旧案。
·性质:存疑。陈望坚称构陷,档案记载模糊矛盾,关键细节缺失。
·后续:太子圈禁至死,太子妃“抑郁而终”,家眷“酌情安置”。查抄记录简略。
·疑点:当年构陷主谋是谁?太子是否有血脉存世?
笔尖在此停顿。李致贤的目光在这三个板块之间来回逡巡。然后,他深吸一口气,在那张空白宣纸的中央,用力地画下了一个圆圈,将三者全部囊括在内。并在圆圈中心,重重地写下了两个触目惊心的字:
龙孙。
推论的核心,就此浮现。
假设:茂儿爷,就是先太子流落在外的遗孤,当朝皇帝的亲孙,拥有最纯正嫡系血脉的“龙孙”。
那么,所有的线索,似乎都能在这个惊世骇俗的假设下,找到合理的解释:
1.动机:他的所有行动,根本目的并非劫富济贫,而是为父复仇与追查真相。他针对的贪官污吏,极可能就是当年参与构陷太子、或在其后得益的帮凶与爪牙!他在搜集他们的罪证,如同猎人搜集猎物的皮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