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太子旧案浮水面(1 / 2)

白衣盗 囹咙 3600 字 1天前

宫廷档案库那阴冷潮湿的空气,混合着陈年墨迹与腐朽纸页的气息,仿佛已深深浸入李致贤的骨髓。他怀揣着那个关于“受命于天”玉佩的惊天秘密,步履沉重地走出那扇象征着帝国记忆与隐秘的沉重大门。外面天色灰蒙,细雨后的微光勉强穿透云层,落在他眼中,却是一片冰冷的清明。

“前朝皇嫡子信物…宗庙重器…”

这几个字如同烧红的烙铁,烫在他的心头,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第二鸿所谓的“传家宝”,其真相竟是如此骇人!这已远非简单的盗窃案,它像一根尖锐的探针,直刺帝国最为敏感、最为幽深的历史神经——前朝遗宝,本朝正统,储君名分…任何一点被触动,都可能引发难以预料的朝堂地震,甚至腥风血雨。

张世荣宴席上那看似随意、实则充满警告的提点,此刻回想起来,其分量之重,令人窒息。这位权臣定然知晓些什么,他是在暗示自己不要蹚这浑水,以免引火烧身。

然而,李致贤的直觉告诉他,这枚玉佩的现身,绝非孤立事件。茂儿爷为何偏偏选中它?是偶然,还是有意为之?若是有意,那茂儿爷的身份和目的,就更加耐人寻味了。他是否知晓这玉佩的来历?其背后,是否牵扯到更为久远的恩怨情仇?

一个更大胆、更令人不安的念头,如同黑暗中滋生的藤蔓,悄然攀上他的思绪:这枚象征着“嫡系血脉”的玉佩,其意义在前朝与本朝之间,是否存在某种…隐秘的延续?本朝开国已近百年,皇室传承亦非一帆风顺,当今圣上虽已年迈,但关于储位之争的暗流,在朝野之间并非空穴来风。这枚玉佩的出现,会否与这些暗流产生某种可怕的共鸣?

要想理清这团乱麻,或许不能仅仅盯着玉佩本身,还需要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时空背景。他想起了本朝建国之初,那段充满血与火、也充满了权力更迭与秘辛的岁月。尤其是…关于先太子被废黜的那桩轰动朝野的旧案。

那已是十多年前的往事了。先太子,元后所出,曾是名正言顺的储君,一度深得圣心,朝野拥戴。然而,就在其声望最隆之时,却突然被卷入一场谋逆大案,证据似乎确凿,龙颜震怒之下,太子被废,圈禁至死,其党羽也被清洗殆尽。此事成为本朝一大悬案,多年来无人敢轻易提及,渐渐被尘封在历史的角落。

李致贤当年还在地方为官,对此事仅有耳闻,所知不详。但此刻,将这与“嫡系血脉信物”的玉佩联系起来,他心中不由生出一个可怕的联想:第二鸿手中的玉佩,会不会与那位被废黜的太子有关?太子的被废,是否并非表面那么简单?其中是否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冤情或阴谋?

这个想法让他不寒而栗。若真如此,那么茂儿爷盗走玉佩,其目标就绝非第二鸿那么简单,其背后可能指向的,是十多年前那场波及朝野的巨大政治风暴的余波!而张世荣,作为当今权臣,在当年那场风波中,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他必须查阅当年太子案的卷宗!

这个念头一旦升起,便如同野火般难以遏制。然而,他也深知,调阅这等敏感至极的旧案卷宗,其风险比查阅宫廷器物档案要大上十倍、百倍!这无异于直接去揭开帝国身上一道尚未完全愈合的伤疤,去触碰那最高权力争斗中最黑暗的禁区。

但他别无选择。玉佩的线索似乎已经指向了那里,而茂儿爷案的真相,或许就隐藏在那尘封的往事之中。

接下来的几日,李致贤表面上依旧维持着“放缓调查”的姿态,甚至故意在衙门里表现出几分因查案无进展而产生的焦躁与无奈,以麻痹可能存在的眼线。暗地里,他却开始不动声色地筹备调阅太子案卷宗的事宜。

他首先需要找到一个合理的、不易引人怀疑的借口。恰好,近日刑部移交过来几桩涉及陈年积案的复核文书,其中一桩案子的人犯,曾是太子府的一名低级侍卫。李致贤便以此为由,行文中枢令衙门存档处,言明为厘清该案犯背景及可能牵连,需调阅其当年在太子府任职期间的相关档案记录,其中或涉及太子案的部分边缘卷宗。

这是一个极其谨慎的切入点,目标仅限于“边缘卷宗”,且打着复核旧案的旗号,希望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敏感度。

文书递交上去后,便是焦灼的等待。李致贤深知,这类调阅请求,必然会被层层上报,最终很可能需要得到更高层级,甚至直接来自宫中的默许。每一刻的等待,都如同在刀尖上行走。

果然,两天后,存档处的负责人——一位姓王的老主事,亲自来到了李致贤的书房。王主事年过花甲,头发花白,为人一向谨慎刻板。

“李大人,”王主事行礼后,面色有些为难,“您前日行文要求调阅的…关于东宫旧人的档案,下官已经呈报上去了。只是…”

“只是什么?”李致贤心中咯噔一下,面上却故作平静。

王主事压低了声音:“只是上头回复说…说太子旧案,事关重大,卷宗封存已久,非有陛下特旨,不得擅动。让下官…婉拒大人之请。”他顿了顿,补充道,“而且,张尚书府上似乎也听到了风声,派人来问过一句,说中枢令为何突然对十多年前的旧案感兴趣了?”

张世荣!果然!他的触角如此灵敏,这么快就察觉到了!李致贤后背瞬间渗出一层冷汗。那看似随意的“问过一句”,其背后的警告意味,比任何严厉的申斥都更令人心惊。

“哦,原来如此。”李致贤强作镇定,笑了笑,“本官也只是例行公事,想核实清楚那案犯的背景,既是不便,那便作罢。有劳王主事费心了。”

送走战战兢兢的王主事,李致贤关上门,脸色瞬间沉了下来。官方途径,此路已基本被堵死,而且已经引起了张世荣的警觉。接下来该怎么办?难道就此放弃?

他不甘心。越是阻挠,越是证明那旧案之中,必然隐藏着极深的秘密,可能与玉佩、与茂儿爷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关联。

难道要走非正常途径?他想到了档案库那个收了银子的典簿…但太子案卷宗非同小可,恐怕不是一个小小的典簿敢触碰的,弄不好就是杀头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