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御用画师(1 / 2)

游历大半个香水国,两人拍下无数照片。

回到巴黎,李少华的画室成了光与色的囚笼。

本就拥有王者级别西洋画技能的他,修炼方面已升级为金丹三品,产出高品质油画就跟呼吸般自然。

不是创作,而是流露。

就像树在春天发芽,潮水在月圆时涨起,他的画,是内在世界向外溢出的痕迹。

不需要反复修改,不必为构图焦虑。

色彩在他眼中不再是色块,而是情绪的脉搏。

是风的重量,是某天黄昏林夏回眸时,眼底的那一瞬光。

画室角落堆满已完成的油画,一幅接一幅。

像秋天的落叶,静默而丰盛。

《马赛港的晨雾》:地中海的晨雾如轻纱笼罩港口,远处的石灰岩山丘被晨光染成淡金。近处,一艘小船正缓缓靠岸,船头站着渔妇,深蓝披肩,手提着油灯,灯焰在风中摇曳。

《卡纳比埃尔街的雨》:雨丝如线,斜织在石板路上,倒映出街边油灯的光斑。叶疏影撑着伞立于街心,发丝被雨水打湿。街角的橄榄皂作坊门窗半开,蒸汽从门缝溢出,模糊了现实与梦境的边界。

《格拉斯夜宴》:南法香水工坊的午夜调香台,琉璃瓶中茉莉精油泛着幽蓝荧光。叶疏影以银匙搅动琥珀色香基,身后橱窗倒映着普罗旺斯星空。

《圣米歇尔潮信》:诺曼底圣米歇尔山涨潮时分,叶疏影立于沙洲礁石上,道袍下摆被浪花浸湿成透明,手中罗盘指针与远处修道院尖顶形成黄金分割。

……

在香水国的宫廷画师中,大卫与格罗像两棵树。

根系扎进权力的岩层,枝叶伸向艺术的天空。

他们的画,从不是单纯的图像。

而是时间凝固的痕迹,是权力沉默的呼吸,是历史在油彩中缓慢流淌的重量。

大卫,早年以《荷拉斯兄弟之誓》一画成名。

那幅画里,三兄弟伸臂宣誓,父亲手中的剑如命运般冰冷。

画面没有温情,没有犹豫,只有责任与牺牲的绝对秩序。

那一刻,他成为新古典主义的化身。

不是用色彩表达情感,而是用线条与光影建立规则。

后来,他成为皇帝凯隆的首席画家,绘制一系列近乎神话的肖像。

《凯隆翻越圣伯纳德山口》,帝王骑马穿越风雪,背影如神只。

《凯隆加冕大典》,金光洒落,教皇低头,仿佛连上帝也默许了这世俗的加冕。

《授旗式》,像一首低沉的军歌,旗帜在风中展开。

士兵的眼神如铁,仿佛整支军队将在下一秒从画中走出。

格罗是大卫的学生,1796年因《凯隆在阿尔科桥上》被皇帝召见。

那幅画里,凯隆立于断桥之上。

身后是燃烧的城市,前方是溃败的敌军。

风卷起他的披风,像一面不倒的旗帜。

皇帝看了,只说了一句:“这画里有战争的真实。”